“信仰课堂”馆校合作课程
课程名称:“信仰课堂”馆校合作课程  | 已上课人次 0
时长:360 (分钟)
指导老师:
评价要求:完成作品,实践报告,技能展示,分工协作
课程内容及过程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展陈了879件革命文物,其中就包含了雨花英烈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许多珍贵的书画、刺绣、篆刻、原创歌曲等,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雨花英烈在成长道路上的艺术修养、高贵品行和红色初心。我们从这些革命文物中,挖掘雨花英烈的初心信仰,将他们的艺术修养与革命史实融入课堂。打破“就烈士讲故事”的常规说教模式,将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课程和活动的方式呈现,努力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信仰课堂”针对9—13岁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将纪念馆展陈和校方课程资源融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一学期为时间单位开展。在内容上|将德育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形式上|构筑了“视频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互动”的三维立体课程体系。线下,一方面由纪念馆德育助教老师通过进校园专题授课,带学生实地参观两种形式加深同学们对纪念馆的认识;另一方面,与学校老师合作,共同打造雨花英烈主题音乐课、美术课,将红色元素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建立“强互动”实践式红色课堂。线上,我们将篆刻、蜡染、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视频课程,供学生们远程学习,并提供材料包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每学期期末,我们会通过红色主题班会、评比表彰活动等形式,对一学期的课程进行总结,给同学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同学和老师们都能有所收获

1.专题课程:

(1)《认识纪念馆》:纪念馆专业老师走进学校开展专题授课,让学生了解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基本概况、发展梗概和中国近代史基本脉络;

(2)《走进纪念馆》:纪念馆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学生配合《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学习单》“真听、真看、真感受”。并给学生讲述作为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在进入纪念馆后,应该注意什么?看什么?学什么?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使命感。

2.定期课程:在学校中队以班级为单位、紧扣“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主题、分为三个环节开展,即:视频课程-教师讲授-实践互动。

(1)《丈夫意气尚坚决——研修蜡染文化,熔铸爱党之心》:纪念馆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一起动手,用中国传统蜡染技术重现邓中夏烈士的《醒狮图》,用毛笔书写邓中夏所作诗词。教师讲述邓中夏烈士创作《醒狮图》的背景和个人成长历程,反映出学生时代的邓中夏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并且在以后的生命中,以他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不断践行着这份初心使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了这头沉睡的狮子。而通过对烈士事迹的学习和小组探究,使同学们发现,在从事革命工作时,邓中夏综合运用了美术、书法、演讲等艺术素养,这些素养不但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而且他也学以致用,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革命实践中,成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2)《且向百花头上开——临摹先烈遗作,追思先烈品格》:教师指导学生临摹郭凤韶遗作《红梅图》,认识郭凤韶高水平的美术修养。教师讲述郭凤韶生活的时代环境恶劣,就像是梅花开放的严冬,但她毅然投入到为国为民的革命活动。对应梅花“傲风凌寒、只争朝夕”的品格。重点给学生讲解郭凤韶烈士所做的《学习计划书》,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和实际情况,制作一份自己的《学习计划书》;

(3)《留得豪情作楚囚——学唱<奋飞曲>、争做奋斗者》:教师给学生发放学习单,并带领学生预习内容。重点讲述恽代英烈士在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刊物、组织工人运动、领导武装斗争、狱中斗争的史实,并以史实为基础,告诉学生为什么称他为“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并引出恽代英在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时,和另一位革命家萧楚女一起创作《奋飞曲》的背景,也就是传唱至今的《宣城第四师范校歌》。展现出革命者曾以歌曲的形式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激励学子们为国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知晓创作背景后,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奋飞曲》,最终完成集体合唱和学习单任务;

(4)《更从何地觅侯生——篆刻座右铭、不忘党恩情》:教师讲解篆刻艺术概况,并带领学生探究不同印章的文字内容,通过传统印章文字的识别引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教师出示侯绍裘烈士“平生我自知”印章实物或照片,介绍“平生我自知”诗句的出处、讲述侯绍裘烈士生平事迹,使学生深刻领悟“平生我自知”印章所蕴含的理想抱负。纪念馆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印章,加深感悟。

3.特别课程——红色主题课程:

(1)《雨花英烈主题音乐课》:将雨花英烈事迹与音乐学科相结合,开设雨花英烈主题音乐课。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戏剧工坊”的形式、从烈士后代的角度自编、自导、自演,并结合烈士文物复制品或图片讲述赵良璋烈士事迹,从而使学生对赵良璋烈士的作曲才华和歌曲的创作背景有一定了解。教师有感情地教授学生演唱赵良璋烈士创作的《囚徒之歌》,感受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

(2)《雨花英烈主题美术课》:挖掘雨花英烈照片、文物图片和所作艺术作品等知识点,将雨花英烈事迹与美术学科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进行“雨花英烈”主题的绘画创作,使用不同绘画种类勾勒出雨花英烈的人物形象、文物造型等。通过学生对自己绘画作品的讲述,使雨花英烈形象更加丰满、雨花英烈精神得到升华。

4.总结课程——红色主题班会:

在期末开展红色主题班会——《英雄是怎样炼成的》,作为这一学年红色研学课程的总结。通过线上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回顾总结雨花英烈年少时所展现出的艺术修养和高贵品行;通过分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感悟,并通过展览、表演、演唱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主要设施设备及耗材

 

主要设施设备: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小学校园和课堂。

耗材:“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学习单、任务单、拍摄和演绎所需道具(衣物、印章、毛笔、颜料、歌谱等)、讲解器等。

学员课前准备

 

① 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脉络、重大史实、雨花台烈士陵园和纪念馆概况;

② 知晓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绘画、蜡染、篆刻等艺术形式基本知识点;

③ 熟悉雨花英烈原创歌曲歌谱、“戏剧工坊”脚本。

特别事项说明

实践报告要求

1.该系列课程自2019年以来已开展近百场,覆盖南京市18所中小学校,受众达千人以上,其中线上视频课程上线以来点击率超过10万。教师、学生参与度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校方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2.课程以雨花台烈士陵园红色资源为依托,符合三至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从细节处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青少年为主体向学校和社会传播红色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志愿精神,社会反响热烈;

3.一次从身体到心灵的洗礼。进一步发挥红色场馆的社教功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成长的平台,很多学生经过一学年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红色志愿服务中去。我们还培养出了一批“红领巾讲解员”,他们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自觉担当起了红色基因传承人的角色,积极的向身边的大朋友小朋友分享雨花英烈故事,传播雨花英烈精神。课程开展以来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感动,有位家长寄来感谢信,说自己的孩子通过参与《信仰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更努力了,也更懂得关心他人了。同学们的变化和成长使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